開發視覺思考能力---看名畫的新時代教育任務

開發視覺思考能力---看名畫的新時代教育任務

從「看」到「想」 

   在談論如何教導孩子看畫之前,首先要思考:「為什麼要帶孩子看畫」?

   如果畫只是看,認識了一些畫家的名字、生平故事或流派風格等這些知識的灌輸,畢竟對於生命情性的改變作用並不大,所以畫除了看,還必須想。

  「藝術欣賞」在過去的教育中多半被忽略,「畫」向來是可看也可不看,但對於今世代的兒童,看畫不再只是可有可無偶爾興起的遊戲;也不再是被動的輸入「欣賞」而已。它已然成為現代兒童「視覺智慧」的重要開發來源,歐美等這些教育先進國家,美術館新時代任務是承擔起利用藝術圖像啟迪視覺思考教育的重責大任。

  「視覺思考」能力的培養,在這一個視覺環境品質已經完全失去掌控的年代,已經是新一代父母不能忽視的問題。視覺環境已經不知覺有了大幅度的轉變,生活中處處充斥著誘惑與考驗,面對色情暴力混亂錯置的媒體網站,以及無所不在的廣告花花世界,下一代兒童不能不擁有高超的視覺思考分辨判斷能力。

  人類的眼睛不應該只是一個被動的接收器,圖像不只不應該未經選擇的全盤吸收,還需要被解讀及詮釋,更重要的希望是能夠透過反覆探索的訓練,培養出周密的、有批判性、有創見的思考能力。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具備高超的視覺智慧是藝術家的特權,必須擁有特殊的天分,才能夠掌握人人稱羨的高層次思考。現在證明這是每一個人從嬰幼兒期的教育開始,經過反覆刺激長期累積可以達成的習性。這些能力都是一種「習慣」,不是自然成長,必須經由長期練習的複雜過程。由家庭與學校有心的做環境的設計安排,透過有意圖的練習,帶領「看」的智慧,不需要專業的美學訓練,只需要有心的態度準備。

  因為藝術作品是非常複雜的視覺對象,能夠廣納各種多元的詮釋,是一個啟發視覺思考學習的絕佳方法。美術館的名作珍藏化作一本一本的畫冊,成為在家引導教育的完美教材。學齡兒童是一個開啟「視覺思考」的黃金時期,從書本中選擇有趣的圖像,讓孩子觀看。但是最終的目的是導引各種能夠想的可能,所以和一般的閱讀說故事大不相同。

  不要讓孩子只是被動的接受,也不急於先給小孩關於畫的知識,先引導小孩自己去看、去想,然後表達所看到的。家長的角色,只是引發主動的推理、判斷、分析的可能性。孩子會從觀察中說出想法,有時候異想天開,但這種開放性的思考本來就是鼓勵思路擴展,創性的思考習慣就是這樣一路堆疊累積出來,沒有「正確」或「標準」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過去美術課的創作在學習表達人類的感覺感受或情緒的抒發,但是,現在的圖像閱讀卻是一種雙向的循環回饋,做為觀看者的我們也能從觀看中獲得訊息啟示,在圖像中捕捉個人思考訊息,學習從觀看到思想,到達能夠養成深度思考解析的可能。

  我們不僅希望孩子能夠自己思考,還能思考自己的思考,在瞬息萬變的視覺刺激中,孩子們反被動的吸收接受,成為主動經營、檢視自己思考的主人。本來激發「圖像閱讀」最大的期待,是啟發兒童跳脫視覺的侷限,運用想像的虛構能力,重新建造另一個空間,這是很多的教育共同的目標課題,所以「看」必須要被教導。本篇在此只有闡述視覺思考教育的重要性,將在未來幾期篇幅中舉實例說明題問的方法。

 

本文刊載於全國兒童樂園雜誌94年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