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談畫
資訊時代的兒童從知性的角度來看,能夠輕易快速的從電腦或各種媒體上吸取各種新知,所以各個知識豐富表達流暢,看來都很聰明。但是因為都市生活步調改變,生長環境多半已經失去沈靜優雅的視覺條件,孩子們的觀察以及思考能力相對顯得相當薄弱。加上社會對創造力存在著很大的嚮往,孩子們被鼓勵多用創意想像,結果很少孩子能夠沈靜觀看生活周邊事物,看一眼自認已知答案,甚至沒有看就以為自己知道,凡事憑想像,容易形成概念性或飄忽散漫的思考模式。不懂得觀看,當然不能進一步深入觀察、思考,組合分析自己所見,這已經是這一代兒童普遍性的問題。
以圖一西班牙十七世紀大畫家委
拉斯貴茲這一張名畫「侍女」為例,
藝術的確是很好的媒材,讓人發展出更好的思想模式,但是看藝術需要思考,藝術必須反覆仔細思量,需要非常周全、專注來發現藝術作品內涵以及其所想表達的。因此想經由看來思考,首先必須瞭解,這種所謂的看必須是透過仔細的觀察,給思考更多時間,更必須發展出一個更投入的態度與方法,才能讓思想方式獲得更有組織的管道。所以與孩子共賞藝術作品,透過欣賞成為一種開發「看得更聰明」的目的手段,那麼陪孩子談畫,就不能只是談,觀看是首要,思考是目的,談只是表達的手段方法。
圖一 委拉斯貴茲(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60年)
「侍女」,1656年,畫布、油彩,318×276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一開始只提供觀看的引導,不說明任何畫作的資料背景,只是觀看。
用以下漸進的方法導入觀察談論:
1.全面整體的觀察:用不同的視野角度來看
2.仔細觀察細部:注意細節
3.注意題目與作品畫面的關連
4.注意感覺的表達
5.引導孩子補足不完整的資訊
6.試著尋找可能不同的看法
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強調對藝術作品認知的部分,但是如果能夠提供其他相關的畫作,可以幫助孩子對藝術作品發展出全觀性的思考,而不是乏味單調的概念。所以圖二是畢卡索對自己崇敬的前輩畫家名作的改寫,畢卡索為此畫作了很多張改寫,都是可以提供作為觀察比較的資料。
這幅名畫中有很多隱而不顯的部分,值得細細發覺品味,更因為透過一次再一次反覆仔細、靠近的看,每一次都能夠有新的領悟。不論是畫家以自己為中心角度的描寫方式,公主或背後的國王王后,寵物的小狗,或甚至身旁隨從宮女,他們的表情動態都有深刻的描寫。偉大畫家透過敏銳的觀察,捕捉那一剎那間在十七世紀的宮廷皇室生活的一景,也透過精湛的描繪能力,跨越時空傳達給我們。
圖二 畢卡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年)
「侍女」,1957年,畫布、油彩,194×260公分,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
「侍女」
這一幅著名的畫作,在1819年以前,它的名稱是「全家福」,1819年才開始以「侍女」為題。
這是畫一幅皇室成員圖,馬格麗特小公主位於畫的中央,畫家本人委拉斯貴茲和一位宮女位於畫的左邊,其他人在右邊。大廳最裡面的牆上開有小門,宮廷侍官正步上台階,門旁的鏡子裡,顯露出王后與國王的半身像,他們正站在畫框外,房間的另一頭。畫家把人物置於一個很高的大廳裡(畫中人物不到全畫高度的二分之一),側面的一面牆裝有寬大的玻璃窗,光線從第一和最後一扇窗照射進來。
作為看畫談畫的媒介應該選擇圖像鮮明的名家創作,畫作的內容應依據兒童的年齡以及生活經驗,漸次從簡單到複雜。此外正確態度的培養很重要,基本態度必須具備敏銳細膩的觀察,徹底的思索,並且以開闊的胸懷,願意靈活改變想法。好的態度可以獲得到的明顯的教育效果,所以初期與孩子的談畫必須遵循著這個目標。
本文刊載於全國兒童樂園雜誌94年五月號